DeepSeek无疑是最近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
凭借对标全球大模型巨头的高性能,再加上令人惊叹的低成本训练模式,DeepSeek这段时间从推出APP,到模型升级,到冲进全球多地免费APP下载榜前列,到遭到海外某些恐慌势力的攻击,再到面临服务器资源紧张,收获了各种形式的认可,同时也让人对国产生成式大模型的研发能力和应用前景有了更多自信和憧憬。
几乎没有悬念的,春节假期刚过,DeepSeek的热度就迅速席卷了A股市场。短时间里,从算力到应用等多个方向上与它相关的或者只是稍能扯上关系的个股纷纷大涨。
不过,其中确实有不少公司纯属蹭热点,接下来热度褪色怕是难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包括DeepSeek在内的国产大模型崛起已是必然。它们带来的不仅是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还有令人充满期待的应用创新空间。
然而,在基金层面,如果想从基本面而不是概念炒作的角度参与“大模型”属性较为纯粹的主题投资,并不容易。毕竟,经营业绩能较大程度上受益于大模型发展的已上市企业不多,权益基金想要构建既能满足策略容量需求,又能兼具较强的大模型属性的投资组合还是比较困难。
客观上讲,以基金投资的角度来说,个人认为借力对信息技术方向有偏好也有配置能力的主动权益经理管理的产品,让基金经理自行判断和把握相关的机会,我等作为基民则淡然一些地参与其中,是更为现实的方式。
目前市场上,其实已有不少积极关注信息技术机会的基金经理,过去我们也聊到过其中的一些,比如富国互联科技股票的许炎、华安智能装备主题股票的李欣、华安成长创新混合的胡宜斌、工银瑞信信息产业混合的单文、易方达信息产业混合的郑希、华夏创新前沿股票的屠环宇,等等。
有必要再提一嘴的是,即便是那些积极关注TMT方向的基金经理,他们当中的许多在构建投资组合的过程中都并非满眼大模型,而是会对不同的细分行业进行权衡配置与动态调整。
或许,这不是大家伙期待的那种聚焦度高、单一主题属性突出的所谓大模型主题投资,但却是一种更加贴近现实、实际可行的参与方式。
$永赢低碳环保智选混合发起A(OTCFUND|016386)$
$富国互联科技股票A(OTCFUND|006751)$
$招商优势企业混合A(OTCFUND|21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