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顺风车# 当AI主场转移至中国,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形态,国产科技终于在沉默中迎来爆发,喂自己花生!
国产AI技术突破不断,从《黑神话:悟空》,到Kimi月之暗面、DeepSeek低成本高性能开源大模型,再到Manus等AI智能体的出现,是国产AI技术从单一任务执行向复杂决策跨越。AI大模型的发展竞速,给行业带来持续增长锚点,推动AI在医疗、金融、制造等领域的加速应用,为各行业带来效率提升和创新机遇。阿里--互联网开拓者,打开了互联网的大门,这次迈向AI产业,阿里通义千问与Manus合作,形成“底层能力+上层应用”的协同模式,加速国产模型商业化落地。
AI产业链包括上游算力芯片、中游大模型、下游应用等,港股市场则恰逢其会的汇聚了国产AI产业链的核心产业,包括上游的中芯国际、中游的腾讯阿里、下游的快手B站,当然并不是说A股没有完整的AI产业链,而是因为港股还具备着扩容标的、降低交易成本特点的港股通机制,也就是互联互通,再加上港股的估值低位,充分吸筹,这一点从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的情况就能看出,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已超3900亿港元,接近4000亿,3月10日南向资金净流入达296.26亿,更是创下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历史最高,外资机构态度也是纷纷上调中国市场投资级别。而政策上,最新政策表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自造上,阿里巴巴未来三年计划投入3800亿用于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为国产AI技术发展的持续加码,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港股科技当下优势行情下的先锋军,今年以来创下过超30%的涨幅,$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发起式(QDII)C$ 所跟踪的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成分股聚焦AI产业链,在现如今的科技板块整体回调阶段,恰恰会是二进宫的好时机,及时低吸,享受AI+科技潮的后浪冲刺!@万家基金

$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发起式(QDI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