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凑个热闹,聊聊近期热度较高的几类基金。
周期股基金
今年以来,业绩居前的几只基金都是主要投资周期股或者周期品的,比如景顺长城周期优选、博时成长精选、国投瑞银白银期货等,有意思的是景顺长城周期优选的基金经理邹立虎,此前还管理过国投瑞银白银期货。
这是巧合吗?其实也不算巧合,周期股基金算是一个相对冷门的类型,前些年行业大发展的时候,都在关注新兴产业、产业升级,当时比较艰难的资源等行业,正是周期股的主力,也使得周期股基金的发展缓慢。
基金公司的投研力量也会有所倾斜,甚至有的公司都裁掉了周期行业研究员,剩下的人不算多,也近乎于是一种“剩者为王”的状态。说起来,做得好的周期行业基金经理比例还真高。
今年以来的表现,也看投入程度,All in的自然容易获得更好的成绩,仓位没那么高业绩还不错的也很值得关注。由于研究经历不同,部分基金经理可能偏向某个周期性行业,这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石油化工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就是厚爱石油化工股。
周期行业研究员是很能出优秀基金经理的,这是个人才宝库
短债基金
随着货币基金、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国债逆回购等收益水平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寻找替代产品,短债基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国内债市走牛这么久,已经不敢说极限在哪里了,历史是不断被创造的。0利率就是天花板吗?负利率也不是不行?当下市场的现状是:买股票的看股息(分红水平),买债券的看资本利得(价格上涨)。
短债基金由于波动较小、回撤幅度较低,回撤修复能力强,得到高度关注。在当下,也是为数不多还能激发投资者热情的基金类型。
在短债基金的挑选上,柠檬君可以30分钟选10只基金,也可以一个礼拜才选出这么多。区别在于达到的标准,前者是不踩雷收益凑合即可,后者是兼顾方方面面。
不过尴尬的是,如果债市继续大好,选一个礼拜的结果大概率不如30分钟的结果,做研究最难的就是遇到这种努力还无用的现实,用心不如用胆更实在,这也是投研无用论的源头,有能力又用心也不见得结果就是好的。
ETF
ETF的热度较一季度下降不少,不仅是没有了大资金的疯狂助推,ETF还遇到一些其他问题。
在费率等方面的一系列调整,其实是有影响到原有的ETF生态的,因为ETF还是比较依赖券商推动规模增长的,如果新的链条不顺畅,那么后续ETF的发展可能就要遇到一定的阻碍,不过柠檬君并不觉得是坏事,一些高速发展中不合理的问题,确实需要解决。
普通个人投资者受到的影响很小,需要注意的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说场内规避交易金额偏低的ETF,场外选ETF联接的时候需要注意场内份额不要过小。
以后小ETF可能更多,清盘的数量也会增加,不过这些问题在选产品和跟踪的时候都能够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