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万的人形机器人上线几小时便已售空???
还记得在春晚上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吗?昨天下午,这款来自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通用人形机器人正式在京东线上首发开售,当前售价65万元,但没想到的是上线几个小时已经显示无货了。足以见得人形机器人在当下市场的火热程度。
![](https://gbres.dfcfw.com/Files/picture/20250213/065C5C2E42053AFA23BAE580184E59EA_w607h260.png)
如今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机器人产业已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黄金赛道。作为跟踪这一领域的重要工具,中证机器人指数与国证机器人指数最近也常常被投资者相提并论。但两者在编制逻辑、成分股结构、风险收益特征上其实存在显著差异。今天我就来帮大家捋一捋二者究竟有何不同。
两大指数的根本差异始于其设计理念,这直接决定了成分股的筛选标准和产业覆盖范围。
1. 样本筛选:产业链定义的宽与严
中证机器人指数采用“核心+外延”的覆盖模式:公司50%收入来自机器人本体或零件,才算“嫡系部队”;无人机、智能机床这类“远房亲戚”也能进,但得占30%收入。而国证机器人指数则采用“全产业链穿透”原则:严格限定企业必须直接参与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但产业链上下游“七大姑八大姨”统统算数,例如为机器人企业提供特种钢材的供应商也可能被纳入。
关键区别:中证偏向应用端显性业务,国证更注重产业链隐性关联。这种差异导致中证指数对市场热点反应更灵敏,而国证指数的技术壁垒型企业占比更高。
2. 市值覆盖:流动性VS成长性平衡术
中证指数设置单只成分股权重上限15%,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约45%;而国证指数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允许龙头股权重突破20%,前十大集中度可达55%。因此中证指数在行业普涨时表现更均衡,而国证指数在龙头领涨阶段更具爆发力。例如2023年Q1减速器概念爆发期间,国证指数因绿的谐波(权重18.7%)的拉动,单月跑赢中证指数4.2个百分点。
当然这也会导致了两只指数市值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中证指数成分股平均市值为286亿元(中小市值占比65%),国证指数成分股平均市值为412亿元(大市值占比58%),这种差异也使得中证指数更具成长弹性,而国证指数在行业下行周期表现更抗跌。以2022年机器人行业调整期为例,国证指数最大回撤-34.7%,小于中证指数的-41.2%。
![](https://gbres.dfcfw.com/Files/picture/20250213/75DF02795EB6AE5FDF3F73D73CA0C086_w729h202.png)
中证与国证机器人指数的差异,本质是不同投资逻辑的具象化:前者是产业趋势的温度计,后者是技术突破的探测仪。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没有绝对的谁强谁弱,这两个指数如同观察产业发展的双重视角,唯有兼收并蓄,才能在机器人投资的长跑中精准卡位。
![](https://gbres.dfcfw.com/Files/picture/20250213/0E2B54D4B10A80B89E47B058D87B41F9_w750h286.png)
#每日信息前沿#$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联接发起式C(OTCFUND|020973)$$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C(OTCFUND|012734)$$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18125)$$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C(OTCFUND|02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