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涨声在哪儿#2025年初以来DeepSeek 的火爆表现成功点燃了科技股的热情,相关概念股一路 “狂飙”。在这股科技浪潮中,科技板块无疑成为开年以来最热门的板块之一,汇聚众多 “硬科技” 企业的科创板自然也成为了市场瞩目的焦点。
一方面人工智能AI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伴随着不同场景端应用落地,将带动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而科创板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环节,凭借在算力芯片、算法框架、数据应用等领域的先发优势,有望成为AI产业化落地的“试验场”。
另一方面近年来科创板政策工具持续扩容,如“科创板八条”及鼓励科技创新企业的并购重组政策等相继出台,激发了市场活力,通过优化融资机制、推动科创板ETF扩容等举措,为硬科技企业打造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体系,有望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加速涌入。
另外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中,“科技自立”始终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科创板聚焦了众多近年来我国逐渐攻克技术难关的关键领域,如科创板的重要权重板块:半导体,随着持续研发投入和国家高度支持,相关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进程有望进一步突破发展。
科创板自2019年开市以来始终锚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定位,与国家科技强国目标深度绑定,聚焦一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且具备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企业,契合当下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汇聚585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超7.6万亿元。这些硬科技企业普遍具有高研发投入的特点,代表着前沿技术突破的成果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尽管此前已有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等宽基指数和一系列行业主题指数发布,但科创综指依然有其独特的意义。具体而言科创综指有以下多重看点:
1. 科创综指囊括了科创板中除ST、*ST以外的上市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无偏表征科创板总体表现。截至2月末,成份股数量达567只,对科创板的总市值覆盖度高达97%,具有广泛覆盖度和超强表征性。科创综指在行业分布上实现了广泛分散覆盖和一揽纵深产业链的特点。云集科创产业链上下游不同细分领域,差异化定位的大、中、小市值公司,通过对于科创板的“集群式配置”,有望捕捉全产业链协同进步的发展红利。
2、科创综指成份股近年来保持着高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显著高于市场其他主要综合指数,凸显出指数的“硬科技”成色。高研发投入或也代表着指数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和潜在的发展空间。凭借科创板20%的涨跌幅机制和指数自身的硬科技属性,科创综指近半年涨幅高达56%,显著高于同期创业板指(42%)、深证成指(31%)和上证指数(17%),进攻弹性突出。这种“高弹性、高成长”的特征,使得科创综指在当前市场的复苏阶段和科技行情中有望继续受益,也有望成为资产配置组合中的进攻选项。
3、科创综指还具有的一大“新意”之处是,拥有了涵盖指数分红收益的观察视角。1月20日上交所同时发布了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和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愈发重视分红的新趋势,市场对于涵盖了分红收益的全收益指数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全收益指数同时反映了成份股价格的变动和股息再投资的收益,有助于投资者更全面、真实、直观地感受到指数表现全貌。
总的来讲过去五年科创板作为硬科技的“梦工厂”,也见证了中国在半导体、AI、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它不仅是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更是大国博弈中科技突围的桥头堡,成为国家意志在科技领域的具象化载体。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的DeepSeek开源模型有多牛,这种“以点带面”的趋势很可能会继续下去,带动整个科技板块崛起。无论是国际上,还是我们自己,对于科技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决心都是肉眼可见的光明,我认为科技板块领涨A股和港股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相较于主板而言,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普遍有着商业模式新颖、业绩波动较大、经营风险较高的特点。也正是因为基于这些风险,上面对参与科创板的投资者在资金规模和投资经验上也设置了一定 的“硬性” 要求。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不是就没办法参与科创板投资了呢?其实不然,还有一种更便捷、稳妥的参与方式,那就是借助指数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A(023729)和C(023730)正在募集中,基金通过主要投资于目标ETF科创板人工智能ETF,紧密跟踪标的指数即科创AI指数(950180.CSI)的表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基金经理庞亚平,现任易方达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指数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他拥有统计学硕士学位和CFA资格,曾在中证指数担任研发部研究员和市场部主管,作为国内知名的基金公司之一,易方达基金整体背景和实力优秀,基金有望得到较好的平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