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投资计划#回顾周五市场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也终于让大家嗅到了过年红包的味道。看到周五晚上中概股大涨,离岸人民币也狂飙!至少下周一,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过年红包应该是稳了。
还有一个交易日过年了,很多人会问持股还是持币?其实上周没卖的人,大部分都是持股过节,下周一你卖了也拿不出来钱的。A股历史上有个“春季躁动”,基本上每年都会等到。节奏就是:一般节前大涨节后就会跌;如果节前不怎么涨,节后大概率可能就要“补涨”了!因此,也不太希望节前市场能够大涨,只要不跌,或者像这种小幅度的慢涨也是可以的。
现在资金关注多一些的还是假期外围消息面的不确定,不过目前来看,并没有出现过多利空的举措,反而释放了一些善意。同时还在讨论降息,因此预计节日期间,外围出现利空的概率不大。
就国内来看,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举措,其核心在于通过引入稳定性强、期限长的资金,来优化市场结构。中长期资金具有“压舱石”的作用,能减少短期波动,降低市场投机性,改善投资者持有体验。还能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推动市场更加理性和成熟。并且通过优化分红、回购、定增等机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吸引更多长期资金。中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有望与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在方案推动下,保险等长期资金配置权益类资产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有望增强。长周期考核机制建立,红利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而随着监管引导激励上市公司提升分红水平、优化分红方式,上市公司分红意愿、频次在持续提升。另外海内外不确定性仍存,市场风险偏好难以长期维持在高位,红利资产因其相对确定性的优势而愈发受到青睐。
从历史来看,红利类资产有这样一个特征,在熊市具有较好的防御性,跌幅比市场整体小,甚至逆势上涨;在牛市虽然可能跑不赢成长股,但通常也会跟随市场上涨。经过市场周期转换之后,投资者常常会发现红利类指数表现持续稳健,波动较股市整体要小,长期回报可观,且能体现复利的力量。
无论是A股的中证红利指数,还是美股的标普高股息贵族指数,长期表现来看,均可以穿越牛熊。近几年市场持续震荡,红利类股票成为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尤其是当投资缺乏热点、市场利率下降时,红利类资产凭借较好回报而受到了机构和投资者的青睐。
回顾历史数据,一季度往往是红利资产不错的配置窗口期,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为了获得稳定的现金来源,年初的时候往往会配置一定的高股息资产,等待5-7月的“分红季”。
2025年自开年以来,股市出现震荡行情,同时,国内资本市场依旧面临着外需边际减弱、内需消费者情绪等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对接下来的市场仍然不掉以轻心。如何降低投资组合波动,争取提高整体组合的收益,仍然是我们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凭借防御性较强,现金流相对较为稳定的红利策略,是我们应对市场波动的有力工具之一。
拉长时间线来看,自2021年以来,中证红利指数上涨15.99%,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和沪深300的涨幅。去年1月份以来,中证红利指数震荡走高,截至1月24日,该指数近一年累计涨幅超10%。相关指数基金方面,万家中证红利ETF联接A(161907)近一年涨幅为11.70%,近3年涨幅14.39%。
万家中证红利ETF联接A/C紧密跟踪中证红利指数。该指数以沪深A股中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100只股票为成分股,采用股息率作为权重分配依据,以反映A股市场高红利股票的整体表现。
2025年,继续看好红利指数的配置机会,红利指数股息率处于高位,估值水平合理偏低,属于是较好的机会区。近年来,在存款收益率和国债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红利的股息率却进一步提升。截至2025年1月24日,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为6.34%,处于近3年83.33%的高分位水平;PE估值为7.24,处于估值适中的水平。
从短期来看,春季躁动依然有机会,对于持股过节,无论是胜率还是赔率都很不错;而站在中长期的角度,依然回归哑铃策略,红利品种 “纯债替代+避险” 的逻辑或是相对稳健的选择,可以长期作为底仓,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方向可以作为增强。相比押注单一行业,均衡配置能够帮助我们降低波动,把握机会。
总结,目前市场并不存在大幅调整的风险,并且维持对市场中期走势偏乐观的判断不变。重申高股息驱动的红利投资底层逻辑没有改变,红利资产仍是长期配置上重要的选择方向之一,仍是作为底仓的选择,投资者可以通过相关的指数产品进行布局,捕捉红利资产的投资机会。@万家基金
$万家中证红利ETF联接C(OTCFUND|015558)$
$万家中证红利ETF联接A(OTCFUND|161907)$